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,事多人少责任大是基层单位面临的难题。当前,基层事务多样繁杂,基层单位总是面临着“事多人少”的尴尬局面,以至于部分基层单位经常抱怨基层干部后继乏人,优秀合格人才缺失,剖析其原因:
一是基层工作繁杂,面对各种各样的会议、表格、材料、督查检查等高压作业,基层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基本没有,时间长了,能够主动找问题、想办法的干部就少了。 二是年龄结构不均衡,工作活力不足,实际工作中干实事的人少了,一有机会,大部分优秀年轻干部都通过考公、遴选、调离等方式离开乡镇。
要真正解决基层矛盾, 一是积极落实乡镇编制保障,招录公务员时,适当增加乡镇岗位设置,降低乡镇空编率,充实乡镇机构和编制,同时应减少上级部门从乡镇抽调、借调干部。 二是建立健全“越往基层,越是艰苦,待遇越高”的激励机制,让干有劲头、有盼头、有奔头。在薪酬方面,可通过完善津贴保障、职级晋升等机制,提高基层干部的物质和政治待遇,让付出与回报相匹配。同时,不断完善奖惩机制,对态度消极、不思进取、散漫懈怠的干部,做好惩戒,严重者要打板子、摘帽子,打到疼痛处。 三是优化管理能力,分管领导与站所要强化沟通,加强指导,做出成绩要提出表扬,出现失误要勇于承担,调动站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,使人人有压力、人人有动力、人人有干劲。 四是用好用活各年龄段干部,组好“老中青”班子,合理使用各年龄段优秀干部,不片面追求干部“年轻化”,要为老同志留好“位置”,继续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出谋划策,为年轻干部做好榜样,增强老同志荣誉感、幸福感、成就感和归属感。 五是切实为基层减负,针对会议多、文件多、考核多、报表多的情况,多做“减法”,出台精简的督促检查工作的实施办法,在督查频次上做减法,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人民群众服务。
作者/段宝琼
审稿/田胜龙
编辑/周 露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